国印网安 logo

Document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法人用假章,签订的合同效力该如何认定呢?

浏览量:1050

发布时间:2021-04-19

小知识科普


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外拥有法定代表公司的权利,且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的签名及公司公章均系公司意思表示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

若未经公司股东会决议或授权,以虚假公章签订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甲公司与乙公司、丙公司签订《抵押借款协议》约定:乙公司因资金周转不良向丙公司借款2000万元,为期9个月。


甲公司用其名下混凝土制造厂房及厂房内部分机器设备为乙公司的借款提供抵押担保。

协议加盖了甲公司的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A签名。

甲公司协助丙公司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丙公司亦按照协议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款项。


借款期限届满后,乙公司未依约偿还上述借款。

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乙公司承担还款责任,甲公司在抵押担保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院审理期间,甲公司主张其有证据证明《抵押借款协议》上加盖的公章系伪造。

涉案协议加盖的公章与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公章并非同一印章。《抵押借款协议》并非甲公司真实意思表示。

法定代表人A涉嫌伪造印章一案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那么问题来了,法定代表人以虚假的公章签订的合同效力该如何认定呢?


两种不同观点



甲说:有效说

公司法定代表人以法人的名义对外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法定代表人具有代表公司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与外观,不论书面合同是否加盖公司公章,其行为后果均由公司承担。


法定代表人使用不真实的公司公章订立合同有违诚实信用原则,但若仅因为公章不真实而否认合同效力则会损害善意相对人的期待利益,亦不利于商事活动的稳定性。


乙说:无效说
加盖印章的行为意在表明该书面合同所涉内容系印章主体所为,反映的是印章所代表的主体的真实意志。


虚假的公章不能够代表公司真实的意思表示,实际上行为人以虚假公章订立合同属于无权代理的范畴,在公司未表示追认的情况下,合同内容所生发的法律后果或者法律责任不能直接归于公司承担,非公司意思表示所订立的合同不能够对公司发生效力。
图片



最终法官意见



商事活动中的职务行为不同于一般自然人之间的代理行为。

法定代表人是由法律授权,代表公司从事民事活动的主体,其有权代理或者代表公司整体意志作出意思表示,法定代表人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代表公司所为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职务行为。


即使未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亦或是合同订立者擅自加盖虚假公章的,只要是法定代表人或者有权代理人代表公司而为的职务行为,并且其在合同书上的签章为真实的,仍应当视作公司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

以上资料来源 | 民事法律参考!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国翼区块链智能印章坚持追求“数字赋能、印证诚信、防范前移”,将传统印章“印面”装进智能设备里,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给传统印章加上了“智能锁”;并做到事前授权,事中监管,事后追溯,应用区块链技术做到防伪鉴真,杜绝印章真章假盖、假章真盖。

加强用户用印安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防止用户隐私泄露,构建用户信任体系。国翼印章,印证诚信!

Document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400-018-5858

实时咨询